重阳节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。
古时候,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。
重阳简介
“重阳”之名称由来,得名于古籍《易经》中的“阳爻为九”。
在《易经》中,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又为“极数”,指天之高为“九重”。“九”为老阳,是阳极数,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,九九归一,一元肇始,万象更新。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。
九月初九,日与月皆逢九,是谓“两九相重”,故曰“重九”,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,故谓之“重阳”。
重阳习俗
登高
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。古代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,故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登高的地点,没有统一的规定,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、登高楼、抑或是登高台。
赏菊花
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
佩茱萸
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、逐风邪。
祭祖
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,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,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,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。
重阳歌谣
菊花黄,黄种强;菊花香,黄种康;
九月九,饮菊酒,人共菊花醉重阳。
九月九,是重阳;放纸鹞,线爱长。
八月中秋哥送饼,九月重阳妹送鞋。
重阳诗词
《沉醉东风·重九》
(元)卢挚
题红叶清流御沟,赏黄花人醉歌楼。
天长雁影稀,月落山容瘦,
冷清清暮秋时候。
衰柳寒蝉一片愁,谁肯教白衣送酒?
《重阳席上赋白菊》
(唐)白居易
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
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
《九月十日即事》
(唐)李白
昨日登高罢,今朝更举觞。
菊花何太苦,遭此两重阳?
《九日齐山登高》
(唐)杜牧
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
尘世难逢开口笑,菊花须插满头归。
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恨落晖。
古往今来只如此,牛山何必独沾衣。
Fri Dec 27 00:00:00 GMT+08:00 2024
Wed Oct 30 17:26:35 GMT+08:00 2024
临武县文旅广体局:如火如荼推进应急广播建设,筑牢民生实事工程安全防线
Sat Oct 26 11:23:26 GMT+08:00 2024
Thu Jul 04 15:39:00 GMT+08:00 2024